在國內BAT三家中,騰訊有微信公眾平臺、企鵝媒體平臺、QQ公眾平臺;百度有百度百家、百家號,還有即將上線的公共平臺;阿里有個來往公眾平臺,但來往沒有做起來,公眾平臺也就形同虛設。
不過,阿里對自媒體依然保持野心,發布了“UC訂閱號”。UC正式宣布了“賦能媒體計劃”,推出類似微信公眾號、頭條號的UC訂閱號功能,標志著自己從瀏覽器變身為新聞客戶端。
對此,WeMedia自媒體聯盟創始人談了自己的幾點看法:
1、UC訂閱號以UC瀏覽器為入口,流量應該不成問題,可以獲得足夠的曝光,但粉絲抓取卻是個大問題。自媒體人必須抓取粉絲進行深度運營,才能擁有長期持續的穩定流量,塑造個人品牌,否則很難算自媒體。而沒有粉絲空有流量的所謂自媒體,未來會變得越來越艱難。
目前來看,微信公眾號依然是最好的自媒體平臺,其他平臺流量再大也難以抓取粉絲,流量也只能依賴于平臺分發,很容易迷失自我。據已經開通UC訂閱號的自媒體朋友說,UC訂閱號并不允許在文章中推廣微信公號,那自媒體人就很難通過UC訂閱號抓取粉絲,只能獲得平臺分發的流量,兜兜轉轉還是平臺的流量,與自媒體人本身無關;
2、阿里的基因是電商,圍繞電商來幫自媒體變現或許更實在一點,至少是一種不錯的探索,F在,自媒體主要依賴廣告和公關變現,能夠通過電商來變現的屈指可數,主要還是微博上的網紅居多。
但是,用個人品牌來賣貨和用內容流量來賣貨,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,前者是先看人再看商品,信任一個人就會產生購買,后者要看內容與商品關聯度,關聯度低就難以實現交易,后者的轉化率很難持續穩定。而阿里是要打造一個閉環,那自媒體人就只是一個小環節,難以實現個人品牌的套現,如果能夠更開放一些或許更好;
3、UC訂閱號要像淘寶、天貓一樣打造內容超市,把內容需求方和供給方進行對接,似乎更加靠譜一點。畢竟,軟文、廣告依然是很多自媒體人套現的最好選擇。
但對于一些優秀的自媒體人來說,有自己的客源渠道,客戶會主動找上門來,基本不會進入平臺交易。這個比較適合大眾化的自媒體人,很多有才華沒名氣的自媒體,或許有粉絲有流量,但也很難實現變現,已經有一些平臺在做,包括我現在做的易贊。
對于自媒體人來說,能夠多一個渠道,多獲得一些曝光,未嘗不是一件好事,關鍵看自己想要什么,認清楚每個平臺的特點。至于UC的暢想能否實現,這還需要時間驗證,但嘗試總歸是好的。
更多詳情請咨詢山東易惠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濟南網站建設、濟南網絡公司、濟南網站制作、濟南APP開發、濟南微商城,轉載請注明! |
|